脚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,其恢复过程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:急性期、亚急性期、康复期和训练期。
1、急性期:扭伤后1周内,此阶段为急性肿胀期,脚踝会出现明显的淤血、肿胀和疼痛,通常在扭伤后的3-4天达到肿胀高峰。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,减少活动,避免加重损伤。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,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肿胀。在伤后24小时内进行冷敷,以减轻肿胀和疼痛。对于韧带断裂不严重或有轻微骨折但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情况,可使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。
2、亚急性期:扭伤后1周至1个月,此阶段淤血、肿胀逐渐减轻,疼痛症状也有所缓解。避免患肢负重行走,以免加重损伤。可适当进行热敷和理疗,促进淤血吸收和软组织恢复。可遵医嘱进行轻度的踝关节活动,如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,但应避免过度负重。
3、康复期:扭伤后1-2个月,此阶段关节稳定性逐渐恢复,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一些更复杂的康复训练。可遵医嘱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量和强度,如进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。虽然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负重训练,但仍需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。
4、训练期:扭伤后2个月以上,此阶段患脚已恢复得差不多,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。进行踝关节的负重行走和全方位的功能锻炼,如内收、外展、内旋、外旋等动作,以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。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,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,预防再次扭伤。
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,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。定期进行复查,及时了解恢复进展和可能存在的问题。在完全恢复之前,避免参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或运动,以防再次受伤。